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选出新班子 展现新作为 2022-01-24 丨作者: 丨来自:黔西南日报
选出新班子 展现新作为
—— 全州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综述
1月20日,我州最后一个村普安县新店镇雨核村顺利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至此,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推进和三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组织实施,全州1291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圆满实现收官。
换届后,全州1291个村(社区)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1290个,占比99.9%。新选举产生9060名村(社区)“两委”成员中,平均年龄36.7岁(上一届平均年龄为49.4岁),35岁及以下占比47.9%(上一届占比为12.4%);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90.2%(上一届占比为32.8%),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51.3%(上一届占比为11.6%),女性干部占比32.5%(上一届占比为18%),学历、年龄、性别结构全面优化,“一降一升”成效显著,真正选出了忠诚担当好头雁、堪当重任好班子。
州县乡“三级联动”,下好“先手棋”
调查摸底先行、集中整顿先行、财务审计先行、试点探索先行,全国第一批24个省市(贵州列为全国第二批换届省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还在进行时,我州一场超前谋划、周密实施的村级换届相关筹备工作就迅速拉开序幕。
2020年10月,全州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启动之初,州委组织部、州民政局及时组建调研组,围绕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开展“解剖麻雀”式的专题调研,找准换届面临的症结,充分做好全州村级换届准备工作。州委组织部统筹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力量,对全州所有村(社区)开展全覆盖摸底调研,对86个选情复杂村(社区)进行了综合研判,做到了村(社区)“两委”班子现状、党员队伍情况、干部来源和后备力量情况、村情社情和民情民意“四个摸清”,为换届工作打好基础。
各县(市、新区)按照“应整尽整、一村一策”的原则,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换届选举的前提基础来抓。
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与村级换届协同联动,对选情复杂、组织涣散、发展滞后、管理薄弱、宗族势力干扰、宗教势力渗透蔓延、信访矛盾突出等可能影响换届正常进行的重点难点村(社区),建立可能影响换届的台账清单,实施销号管理。针对排查化解可能影响换届的76个问题,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86个,采取县处级领导挂点、选派“第一书记”等“五个一”措施开展集中整顿,做到先整顿、再换届。目前,86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经过整顿顺利完成换届任务。
州换届办将全州第一个举行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换届的村作为观摩点进行示范观摩,组织各县(市、新区)组织、民政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现场学习,确保基层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组建州级督导组进行全程指导,通过举办“复盘会”、研讨会等形式,组织观摩人员学习经验、查找不足、规范程序,有力保障全州1291个村(社区)高标准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目标任务。
多部门“合力攻坚”,规范程序选举
州、县、乡旗帜鲜明把党的领导贯穿换届全过程,加强组织领导、业务培训、宣传引导、督查指导落实,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州、县、乡把村级换届作为“一把手工程”,三级党委主要领导把换届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亲自主持研究分析、精心部署推动。换届工作启动以来,州委书记刘文新同志先后5次对全州村级换届工作作出批示,亲自安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州委副书记、贞丰县委书记涂妍同志和州委常委、州委组织部部长龙章怀同志先后4次主持召开全州村级换届工作推进会;州、县常委会共70次专题研究村级换届工作,县(市、新区)党(工)委书记专题听取汇报、安排部署村级换届工作92次。严格落实州委领导联县包乡、县级领导包乡联村、乡镇干部和驻村干部全员压上的工作机制,全州9名州委领导包保联系9个县(市、新区)9个乡镇(街道)、186名县级领导包保联系140个乡镇(街道)1291个村(社区)、6037名乡镇干部和驻村干部全身心投入村级换届。
州、县、乡领导干部责任层层压实,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全州9个县(市、新区)均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或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的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民政部门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及时对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进行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确保村级换届工作步调一致、有序开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州、县两级及时召开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培训会,对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人员、乡镇党委负责同志、组织委员、驻村工作队、督查组人员开展州级示范培训,确保换届工作步骤、宣传发动、操作程序、纪律要求、舆情监测、应急处置政策清楚。换届启动以来,州、县、乡开办培训班150余期,培训换届人员3500余人。
州换届办紧盯关键环节,细化换届选举流程,制发《黔西南州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参考手册》,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6张流程图,制定民主推荐、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等30余种规范性配套指南,将换届选举流程化、清单化,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责任人,实现换届工作“一图清”“一本通”,将工作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具体到天、具体到人,保证了组织实施的严密性。
选优育强“领头雁”,汇聚“各路贤才”
“要选好‘领头雁’,把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重中之重。”州委书记刘文新同志多次对全州村(社区)“两委”换届作出要求。
州、县坚持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队伍作为换届的重中之重,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着力推动村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各县(市、新区)严格实行“政治体检”,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在严格把握标准、条件和程序的前提下,拓宽选贤任能的视野和渠道,不拘一格选人才,把重点放在本地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能人、新人上。各县(市、新区)采取县、乡、村三级集中轮训方式,对6061名后备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帮助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统筹公益性岗位,采取到乡镇跟班培养、在村“两委”跟岗锻炼、参与村集体事务和经济组织管理、产业发展、矛盾纠纷化解等方式,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建立结对帮带机制,明确县乡领导、第一书记等结对帮带,手把手教方法、面对面授经验,全面增强履职能力。
各县(市、新区)坚持“干中换、换中干”,对党组织书记人选反复比对、优中选优,推行“代理试岗”,将符合条件的人选逐步安排到村相关岗位上“试岗”,进行实践锻炼,让有能力的“先上岗”,作用发挥不好的“退岗、辞岗”,确保人员选得出、用得上。换届工作启动以来,全州共推行645名村干部“代理试岗”。
各县(市、新区)全面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和村干部资格联审制度,党组织书记人选由县乡联合考察、县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县级组织、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村干部初步人选逐一联审“过筛子”,坚决取消不符合条件人员参选资格。贞丰县坚持“干中换、换中干”,对党组织书记人选反复比对、优中选优,真正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挖掘出来,任用起来。贞丰县完成1187名现任村干部任期考核,将基本称职的123人、不称职的24人清理出去,村干部队伍得到优化。
通过“乡镇初审、县级联审”,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资格条件审查结果县(市)委书记、组织部长“双签字”制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全部提交县(市)委常委会研究,从严把好村(社区)干部入口关,坚决防止“带病参选”“带病当选”。
从严把好“纪律关”,营造换届“良好风气”
州委书记刘文新同志第一时间召集县(市、新区)党(工)委书记就村(社区)“两委”换届进行集体谈话,州纪委监委、州委组织部督促各地严格落实村级换届“十严禁”“十不准”纪律要求,对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始终坚持“零容忍”。
州纪委、州委组织部、州委政法委、州公安局、州民政局五家单位联合印发《黔西南州防范和整治“村霸”有序推进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方案》,组建140支村级换届“护航战队”,共计开展约谈4200余人次,及时对横行霸道、有劣迹前科等人员逐一谈话,坚决防止涉黑涉恶、宗族宗教、家族等各类势力干扰换届选举,有效将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
在省级交叉督导的基础上,州级组建9个村(社区)“两委”换届交叉督查组,对督查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强化调度、抓好整改。
州、县建立健全电话、信访、网络、手机短信“四位一体”的举报平台,发挥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级纪检监察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加强全方位、立体式监督。对来信、来访、来电信访问题线索全部进行了交办,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结果。
州、县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通过制发严肃换届工作纪律通知、签订纪律承诺书、线上线下宣传教育、双语宣传引导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严肃换届纪律,让党员群众明底线、知红线、不碰高压线,确保了换届顺利完成。
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换届后,我州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迅速进入角色,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州村级换届办供稿)